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固废处置与资源化专业委员会

设立宗旨

专委会成立的宗旨:专委会成立基于需求驱动、企业为主、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基本价值观认同,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实现政府、专委会和企业的良性互动,集聚优势资源,发挥专业效应、激发整体合力,构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技术管理创新平台,规范危废行业的准入门槛,助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带动危废行业上下游技术革新,引领危废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打造上海2035卓越城市的目标。

目标

近期目标:充分发挥环境集团和固处公司在人才、资金和配套保障方面的优势,打造一支含金量高的专业团队,搭建专业化交流平台,开展年度工作计划、初步形成工作亮点。

远期目标:立足上海、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基于上海环保产业协会平台,专委会首先聚焦市内危废行业的稳步发展,通过制订颁布标准规范、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分类分级严格市场化制度,实现上海市危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保障上海生态城市建设和2035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目标。通过扩大成员数量、到其他省市开展论坛或调研合作,逐步带动长三角区域危废企业及市场发展,在危废行业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品牌效应,汇聚全国危废领域管理单位、科研院所、企业、高校方面的同仁,为建设无废城市、美丽生态中国添砖加瓦。通过加强国际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实现我国危废处理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主要职能

1. 制订标准和规范

通过筹办相关研讨会,解读危废行业现有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向危废行业主管部门反映行业需求,为制定各项适应社会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联合制订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例如:基于上海危废工程技术中心的危废实验平台优势,开展危废鉴定标准和鉴别操作规范的起草;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危废全流程信息化平台,开展危废管理规范的起草等。

2. 开展危废行业专业操作培训

借助固废处置公司的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认证的医疗废物管理与处置环保培训基地、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认证的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处置培训基地,形成危废行业专业培训平台,针对不同工种开展专业培训,由协会统一颁发培训证书,提高人员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安全高效运转。

3. 形成危废行业专家库

聘任行业内知名专家,结合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委员会,形成危废行业专家库,为相关标准制订、行业技术改进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可能发生的危废污染事故,提供第一时间调查和处理的技术团队保障。

4. 风险管控与应急保障

培养和规范企业的风险管控和应急能力,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组建全上海风险管控和应急保障突击队,提升整体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发展。

5. 举办行业论坛

结合世环会、上海危废工程技术中心,针对危废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定期举办高质量学术论坛,开展学术讨论,技术交流,实地考察,实现创新发展,努力打造为国内知名的有影响力的固废行业论坛。

6. 资源共享与合作创新

专委会是危废行业各类机构、组织的交流学习平台,将协助会员单位进行项目考察、调研,开展资源与优势互补的专业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夯实强化成熟的焚烧、填埋安全处置工艺,研发资源化创新工艺,提出切实可行的满足污染达标排放和提标改造的技术路径,组织重大成套技术设备筛选与推广。

7. 企业等级评定

针对危废行业乱象,专委会应形成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评价模型。对危废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细化企业处置内容和能力,形成权威评定体系,规范行业发展方向。


相关报道

2020第一届固废处置与资源化高峰论坛(医废专题)报道合集

1、医疗废物处置高峰论坛举行,“上海经验”受关注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田泓 2020-08-31

8月31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上海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固废处置与资源化高峰论坛医废专题,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论坛透露,我国正从修订法律和技术标准、加快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升医废处置能力。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介绍,疫情发生后,生态环境部第一时间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于环境管理的通知》及相关技术指南,涉及医废处置管理、应急监测、医疗废水应急处理等方面,建立起全过程的技术管理体系,基本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要求科学应对并妥善处置医疗废物。

通过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危险废物焚烧、生活垃圾焚烧等设施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形成分层次立体化应急处置体系。截止6月6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到每天6245吨,较疫情前增加了1343吨。

2月和4月,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后疫情时代医疗废物处置。

4月,全国人大修订通过《固体污染物管理防治工作法》,增加了有关医疗废物的内容,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及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联防联控机制。该法将于9月1日起实施。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建设投资与产业所副所长程亮介绍,2003年非典以后,我国规划建设了43座医疗废物处理设施。近年来,随着全国超大型和大型城市医疗废物年均增长12%左右,许多地方处理设施已经超负荷运行。此外,这次疫情暴露出城市应急储备能力还是有些不足,尤其是一些超大城市只有一座集中处置设施,一旦发生极端情况,短时间内还是会存在风险。

他建议,“十四五”期间,无集中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地市要抓紧建设,接近满负荷或者超负荷的地市要进行换代,大城市要加快构建应急或者后备能力体系,争取2025年基本实现全国城乡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危险废物处副处长孙绍锋介绍,生态部正在加快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法律制度,包括修订医疗废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等,还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医疗废物的整治工作,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任菊萍介绍了上海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医废处置保障能力的经验。依托上海城投固废处置公司,上海实现了6000多家医疗机构疫情医废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工作人员零感染。

此外,上海正在浦东和崇明建设新的处理设施,保证上海未来30年医疗医废的处置需求。

论坛期间,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废处置与资源化专业委员会揭牌。专委会依托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由上海市各大危险废物收集和处置企业联合成立,将致力于集聚优势资源,激发整体合力,带动危废行业上下游技术革新,引领危废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布局“一南一北一岛” 上海医废处置能力将达每年10万吨

2020-09-0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9月1日电(记者王默玲)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9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重大传染病疫情过程中医疗废物的管理增加了新的规定和要求。记者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上海整体布局了“一南一北一岛”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到2020年底实现每年10万吨以上的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规模,将保障上海未来30年的医废处置需求。

“上海虽然地域面积不大,但面对约6000家的大中小型医疗机构,想要做到医疗废物集中收运和处置并不简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任菊萍表示,上海目前形成了“一南一北一岛”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布局,其中“北”指的是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南”则指在建中的浦东新区老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岛”是指调试中的崇明岛永程固废处置改造项目。

据了解,上海2019年处置医疗废物5.57万吨,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等到在建和调试中的处置设施正式运行后,按照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上海市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规模将达到每年10万吨以上。

“这样一个布局也将保障上海未来30年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需求。”任菊萍表示,正是得益于前期的工作准备,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的处置过程中,上海实现了疫情医废100%日产日清,且相关工作人员零感染。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表示,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也开启了规范化处置医疗废物的新征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医废的分类收集、及时规范收运和安全处置,是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有效保障疫情防控成果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3、上海规划“南北加一岛”,保障未来30年这个领域的稳定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通过不懈努力,上海做到了疫情医废的日产日清和工作人员的零感染。

日益增长的医疗废物,对无害化处置能力提出了挑战。

记者从今天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首届固废处置与资源化高峰论坛医废专题论坛上获悉,2018年我国医疗废物处置量达98万吨,其中,长三角地区占到约两成。分析历年数据,全国超大型城市和大型城市医疗废物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估计保持在12%至13%。

“我国上一轮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大幅提升还要追溯到2003年前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所副所长程亮坦言,许多大城市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已经运转了10多年,因逐渐跟不上源头产量,普遍存在超负荷运转等情况。

一组数据显示,全国148个医疗废物焚烧设施中,处理规模小于70吨的设施数量占到70%左右,这种小规模设施在实际运营中难保稳定。尤其是此次疫情,加大了对全国各地相关设施应急处置能力的考验。以武汉为例,疫情最高峰时,医疗废物产量达247吨/日,是2018年日均值的5倍左右。

程亮指出,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吃不饱”的情况——已建成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与源头收集点之间的距离过长,导致处置设施负荷低等问题。

他建议,对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在1000万以上或西部地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进行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重新评估,发现处置设施负荷率连续3年达到60%以上的,必须有针对性地增加处置能力,达到2017年到2019年医疗废物实际产生量的两倍以上。

此外,一些有需求和条件的城市,每100万人可配备8吨/日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源头产量的高速增长,已经开始倒逼末端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透露,截至今年6月6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到6245.4吨/日,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日,增加了27%。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发放442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其中415张发给了单独处理医疗废物的设施,这些医疗废物经营单位的实际处理量达118万吨/年。

上海早在2003年SARS后,就启动了新一轮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能力的转型升级。首先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配套建设医疗废物自行焚烧设施,两台设施(一用一备)各自的处置能力达12吨/天。

其次,上海建成了设计能力122吨/日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处置除崇明以外的上海全市医疗废物;崇明建立满足岛内需求的医疗废物应急焚烧设施,处置能力为25吨/天。2014年,上海还启动利用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应急处置医疗废物。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但通过不懈努力,上海仍做到了疫情医废的日产日清和工作人员的零感染。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任菊萍透露,经过考验后,上海将进一步提升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形成“南北加一岛”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布局,保证上海未来30年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南北加一岛”分别指:“北”,已有的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南”,在建的浦东新区老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2020年底前建成投产,焚烧处置能力达240吨/日;“岛”,正在进行调试的崇明岛永程固废处置改造项目。

去年,上海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5.57万吨,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新一批设施陆续建成投产后,到今年年底,上海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规模预计将达到10万吨/年以上。

4、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呼吁:健全医废处置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0-08-31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呼吁:健全医废处置体系 补齐短板 加速更新换代

中新网上海8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暴发,随之而来的是医疗废物的大幅度增长。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樊元生31日在此间表示,医疗废物处置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防线,并指出,推动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水平的提升,需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疫情下的医废管理体系;加快补齐医废处置设施能力的短板;促进医废处置技术的更新换代。

据透露,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废处置能力从疫情前的每天4902吨提升到了每天6100余吨。

2020第一届固废处置与资源化高峰论坛(医废专题)31日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上海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联合主办。与会专家学者等聚焦“医疗废物管理政策”“医疗废物管理经验”以及“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升级”等。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对记者表示,医疗废物具有感染性和毒性,其得到规范、安全及时有效处置,是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保护民众身体健康的重要目标之一。樊元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所特有的病毒高传染性,意味着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的难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加。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樊元生认为:“回顾这场战役中的医废处置情况,我们能够总结出许多的经验。”

据了解,经过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从9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订后的“固废法”针对医疗废物,特别是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过程中医疗废物的管理增加了新的规定和要求,明确了政府的监管职责,突出了医废处置单位的全过程管理责任,也完善了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保障机制。

对此,罗海林指出,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实施对加快完善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固体废物管理领域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樊元生直言,由于日常情况下医疗废物的处置量较为稳定,医废处置市场通常被视为存量市场,因此医废处置领域的技术发展较为缓慢。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除了看到医废处置的缺口,医废处置技术更新的缓慢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亦凸显出来。他指出,选择适合的炉型、更新烟气及废水处理技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全过程的监控及监测等,都是推动医废处置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上海建立疫情防控医疗废物联防联控机制,组建医废应急工作小组和收运处置突击队,精准施策,动态优化疫情防控方案,采用“白+黑”的收运模式,周密部署医废应急收运处置工作,确保医疗机构涉疫情医废日产日清及时、规范收运处置。相关部门还建立日报沟通机制。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专委会同日揭牌,将集聚优势资源,激发整体合力,带动危废行业上下游技术革新,引领危废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完)

爱游戏·B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 单位名称: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310000501774848E
  • 注册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南公路7929号
  • 邮 编:200030
  • 联系电话
  • 办公室:021-54665699
  • 宣传与信息部:021-54665377
  • 会员工作部:021-54665655
  • 综合技术部:021-54665677